棉花价格波动,新疆棉农如何应对市场变化?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来到新疆,当地皮棉收购“治市”工作正积极推进。
“就在当地棉农首轮轮种棉的同时,棉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3%。”新疆农业农村局高级别棉农徐贞向记者表示,通过区域性试点,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10%,获得了较大提高。
记者从部分棉农了解到,当前新疆棉花产业正在与“新疆兵团”合作,由前几轮棉花补贴试点中,“兵团+自治区”进行了试点,其中有30亩左右是托市补贴的,5亩地是补贴的。该负责人称,“棉花补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已经成为政府、公司和农户不可或缺的项目。
据介绍,今年的任务就是“巩固并完善兵团棉花生产‘大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改善产业结构,巩固棉花产业优势,推动棉花产业结构升级。”徐贞说。
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会长刘华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疆是新疆棉花种植的核心区,面积约14万亩,占全疆种植面积的46.2%。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70%,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74.5%。特别是要着力优化“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品种、气候等一系列指标和条件的制定和实施,带动棉花产区和兵团棉花播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5亿亩以上,形成良好示范带和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棉花生产格局。
“大县”在全国棉农及棉农高度关注的部分地区,除了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以外,还有“大县”棉花种植生产结合中心、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试验站等项目,如深圳新农科技公司参股新疆中纤一号、新疆大杨树联合棉花研发中心等。
据中国棉花协会预测,受连续三年气候不利影响,2019/2020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至1328万公顷,降幅为10%,预计影响棉花总产463万吨。为应对当前形势,通过完善棉花生产扶持政策,巩固棉花种植面积,落实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加大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花面积,发挥大县优势,引导玉米、大豆生产,将“玉米、大豆联合”种植模式推广到全国玉米主产区。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4省区87县市1837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全国新棉采摘基本结束。如今全国棉花采摘基本结束,但还有部分棉农尚未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