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人民币结算比重持续上升,美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2021年,人民币结算外汇占款规模为2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2019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累计占人民币结算外汇占款规模的29.2%,同比增长45.1%。外汇储备规模增速连续高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外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从历史规律看,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外汇储备占款量增减情况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较快,美元结算比例增加,形成了以美元结算为主的净输出局面。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人民币结算比例将会持续上升,从此支撑外汇储备规模。
2018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25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美元储备规模近800亿美元,占总储备规模的比例为67.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SDR(“储备资产”)中,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成员。
2020年,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0487亿美元,较2019年尾增长18.7%,占外汇储备规模比重从2019年的3.5%上升至2020年的4.0%。尽管人民币储备规模增长速度减缓,但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依然有充足的储备。
对比2018年尾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与2018年尾的差距,人民币储备水平变化可谓是显著提高。
(一)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外汇储备余额增加
从历史数据来看,不论是2007年至2019年还是2016年,外汇储备余额的变化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底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增速为6.8%,较上年尾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增长幅度较上年尾提高4个百分点,这亦是人民币汇率整体“以我为主”的重要原因。
对比2017年至2019年期间,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增速,可以发现,2018年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增长较2016年尾增加13%,这亦是人民币汇率整体“以我为主”的重要原因。
(二)“多边贸易”模式,多边贸易模式得以延续
多元化双向、以经济捆绑为前提、以金融捆绑为形式、以金融网络为背景、以科技支撑为背景、以创新商品为动力、以消费为依托等多种形式的多边贸易模式,使得外汇储备余额增加幅度保持相对稳定,但结构性变化仍比较明显。例如,2018年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增长为2.92万亿元,明显高于2018年的6.76万亿元,增幅较2016年尾下降4.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