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50bp: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一步已经明晰,经济发展面临着三重压力,货币政策更积极,“跨周期”调节,低利率、宽信用、“宽货币”的政策加码,都需要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结构的优化。短期来看,货币政策基调仍然比较积极,基本面逐步向好,不排除在10月前降准的可能性。结构上,本次降准或预示未来政策重心已经逐步转向宽松,2021年12月可能再次降准,降息可能性进一步降低,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积极,2021年四季度可能再次降准。
“跨周期”调节:央行四季度报告将定向降准
周四(9月22日)政策利率不动,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存款准备金率为7天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0%,较上期下调0.1个百分点。
尽管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跨周期”调节,但本次降准的目的和意义还是不大,因为不论是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还是从当前的宏观杠杆率,以及央行继续降准的空间上,当前的货币政策仍然比较克制,考虑到当前仍然是结构性宽松的过程,未来货币政策的放松节奏大概率要放缓。在本次降准当中,央行已经多次提出要降低综合贷款利率,并且多次强调要保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达到今年以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虽然银行间利率的下行空间不大,但政策利率的下行幅度依然存在。
此次降准中,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利率为2.05%,上期所下调了50BP,此次下调幅度明显大于以往的调整幅度。本次下调50BP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为后续LPR报价改革留出了空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二是短期内货币政策取向并不改变,不存在大水漫灌,没有像2020年那么紧缺,但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
因此,本次降准虽然可以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但是流动性缺口仍然较大。未来,央行后续也将继续引导LPR报价利率在LPR报价利率之下,保持政策利率的稳定性。如今,银行间流动性已经处于比较充裕的水平。9月1日,央行将公开市场操作的2895亿元MLF进行逆回购,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在2.1%,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为2.1%。此次降准幅度虽然不及市场预期,但整体幅度较小。
从7月末的市场利率水平看,存款准备金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