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崛起势不可挡:美国围堵策略难阻国际化进程,无疑也许会阻碍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
受此影响,周二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走强,盘后一度涨超5%。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上涨,盘中一度上涨超50点。
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近一个月来分别上涨47.61%和19.08%,涨幅居前。
华尔街投行罗杰斯(Catherine Catherine)分析认为,美元/人民币本轮的上涨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一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美国经济自二战后快速增长,其中70%增长来自经济时政赤字,在过去10年中,经济时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占美国GDP的比例达到52%,远超过总需求的一半。
另外,美国经济基本面和股市估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由于美联储加息、缩表等,所以美国股债双牛,投资者风险偏好偏好开始出现下降,市场恐慌情绪开始释放。由于美股投资者已经普遍将今年美股的基本面因素集中在G10国家,以应对美股本身的不利因素。
当然,也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和股市估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从中期看,美国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
美国通胀仍然在低位,物价上涨到40年以来的新高
如今美国通胀仍然在低位徘徊,大多数人预期美国将经历一段较长的一段时间的通缩。
虽然美国在通胀压力上没有达到比最初预期的水平,但美国2月CPI通胀年率触及3.2%,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此前的一次通胀也较上一次通胀水平上涨了3个百分点。而如今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了美联储的双重目标。
而且从美国物价数据来看,过去10年美国的通胀均超过了2%。在美国的通胀一直在2%以上,失业率依然维持在4%以下。通胀水平的不断上涨使得美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因为公司的利润在不断上涨,在保证经济正持续增长的前提下,盈利能力将继续增长。但从如今的通胀水平来看,即使扣除了一小部分消费,美国的通胀也比美联储的预期高得多。
因此美国的通胀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很难长时间的维持低位。
3月美国潜在顾客物价指数同比上涨8.5%,与预期值一致,但是本质上核心CPI和核心PCE涨幅都低于预期。具体来看,3月核心PCE同比上涨5.4%,与预期值一致,但是本质上核心PCE同比上涨5.4%,与预期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