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创历史新高,消费者如何应对?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年内新高,表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保持稳定。
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月上升0.6%,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涨幅虽较上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
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9%,其他地区上涨1.4%,农村上涨3.9%。食品价格上涨2.5%,衣着上涨1.2%,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1.1%,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1.2%,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1%。食品价格上涨1.2%,衣着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什么没有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已连续5个月超过2.0%,且连续四个月处于超过2%的水平。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0.7%。
在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消费是重要的稳定剂。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弱,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2.0%,涨幅比上月上升0.6%。不过,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通胀压力加大,不利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保持稳定,对于未来的消费能力具有比较大的信心。对此,他们认为,国内消费疲软是影响居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预计今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将保持在2%-3%。同时,居民收入在高物价水平下增长空间有限,保持对社会财富的配置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主要矛盾,从而保持正常的物价水平。
PPI同比涨幅加快,CPI或将维持高位
今年以来,受全球供应链中断、输入型通胀压力、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为了控制全球通胀,一些国家也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措施。
具体而言,3月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1.1%,继续刷新历史新高,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PPI与CPI之差在7月一度从去年10月的-0.7%持续扩大至负值。
明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I和CPI同比正相关性很强。PPI与CPI间的差距已经由负转正,这说明通胀向CPI传导的还有供给约束,这可能会对通胀产生滞后影响。
总体上,PPI与CPI同比涨幅的关系或有所缓和,但PPI和CPI同比持续高位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