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氟化工产业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点。我国氟化工产业有它的发展前景。
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氟化工:现状与未来趋势。
《意见》将作为一系列政策着力点, 助推行业变革和发展。目前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全国氟化工生产基地中的“宁波 上海 华润”、“常州 齐鲁”等7家公司正在加速建立。全球前三大氟化工生产商之一的氟化工生产商集中于中国。据统计,目前我国氟化工产品生产超过500万吨,在国内形成了30多家氟化工生产企业。
《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4500万吨,碳排放量达到8000万吨,连续20多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减排取得重要成果。
《意见》提出,到2025年,碳排放量达到65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5000万吨,氢气排放量达到6500万吨,动力煤排放量达到1亿吨,燃料油排放量达到4500万吨,有色金属减排总量达到4000万吨,风电、天然气发电量达到5000万吨。
从前两年我国氟化工行业的发展态势看,主要是去产能和减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1年底,中国的硅酸钠产品已经实现月产能550万吨,其中合成氨产能640万吨,核能产能665万吨,产量分别是全球的1/3,居全球第一;而用能、碳能、天然气占全球的40%。
2021年底,我国对氯碱行业进行了严查,2021年1月至2月,我国共查出9.77万家企业、26127人在去产能、整治无序、关闭的极端行业情况下,降低了有机物含量,进一步推动了能效降低。此外,建立健全了碳排放、用能、碳综合利用的政策机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公共建筑使用,也降低了电力行业碳排放。
《意见》提出,要把节能减排理念落实到各项任务,坚持煤炭稳定增产、减少煤炭消耗、减少企业利用水平。在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下,要立足碳中和,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增强企业效益。有序用电,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能源错配的影响,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多部门要通过增加电网利用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继续组织产运需各方资源,合理安排发电供热用煤,保持居民清洁取暖用气供应。
9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守住民生底线。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