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是否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国债?交易者的数量对国债市场走势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2010年10月以来的年中,国债市场仍然处于熊市周期中。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行,尤其是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首次加息时间的临近,国债的风险也开始增大,在市场的风险情绪中,市场流动性更加紧张,国债价格在2017年12月发生了大幅下挫,尽管国债近两个月跌幅也超过了10%,但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下跌了近20%。从市场整体看,投资者在美国方面都持有大量的债市和国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5年6月的1日到2017年12月的3日,美债的期限溢价由0.1%下降至0.05%,而且在本次国债市场上这一期限溢价一路下挫。投资者自然不会从国债市场抽回资金,会损失其他债券的持有成本。
自2015年10月开始,持续大涨的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而且从10月到2018年12月,各期限国债收益率逐渐下降。投资者对其此种利率较高的国债,自然就失去了兴趣。而只有通过购买国债来分散风险的机构投资者才会降低其配置风险。从而使国债市场能够更好的反映市场的风险偏好,这使得国债价格逐渐成为经济和市场的基准。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债的供给量大幅增加,其供求情况也对于市场的走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这种价格水平趋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下降,但依然稳定在20万亿美元以上。投资者自然不愿意放弃购买国债来分散风险,这就使得国债价格近几周也就有了稳步上升的势头。
图为美国国债需求的变化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国债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加。在美国国债需求的增长速度的同时,市场对于购买美国国债的热情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美国国债而言,欧洲和日本等国对于美国国债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事实上,本次美国国债需求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利空中国,因此大量的美国国债供给导致了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美国国内买家而言,他们更乐意购买。
另外,根据媒体的消息,在面对严峻的英国公投、意大利大选和西班牙政局不稳等事件的冲击下,今年以来各国央行普遍对于通胀的上升感到忧虑,对美国国债需求也是不小的。事实上,本次英国大选的结果也令人失望,近期英国的股市已经跌去2%,欧洲的欧洲国家债市更是哀鸿遍野,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债券收益率均出现了下跌。